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07|回复: 6

中国数学大师缘何不多 院士称学术界太浮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5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数学大师缘何不多 院士称学术界太浮躁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 14:14 大洋网-广州日报

  谈起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很多国际著名学者都会赞不绝口,但国际数学界享有盛誉的大师级人物在中国却为数不多。22日,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开幕。让很多中国人感到失望的是,有世界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奖再次与中国数学家无缘。而就在1个月前,在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中国队6名
  参赛选手全部获得金牌,累计第13次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为


   



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许多中国人迷惑不解。
  中国科学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院士告诉记者,中国在数学研究领域投入的经费和硬件设备已经可以和发达国家相比,但现在能够静下心来做研究的人不多,“身边的很多人都很浮躁,急于出成果,发表论文”。这位院士认为这种浮躁氛围一下子很难扭转,因为它有一定的惯性。但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北京大学和中科院也在采取措施抑制急功近利的做法。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保继光教授认为,中国高等学府现行的考核机制也不利于数学大师的涌现。在中国大学中,教师考核、评职主要是依靠论文发表篇数和所发表的刊物等级。当年的研究成果直接与津贴挂钩,没有成果的教师甚至面临缓聘或转岗的可能。这种做法表面上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研究积极性、监督其科研进程,但实质上是学校对教师不够信任,而且产生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导致了学术界急功近利的倾向。
  如何使中国成为更多的数学大师的摇篮?保教授认为,不同等级的学校应该着眼于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用阶梯式教育体系全面覆盖人才需求,高水平的研究型学术机构应该把研究大问题的学者、甚至是“怪才”当作培养目标,在“象牙塔”的顶尖给“大师”留一片肥沃的土壤。
  家长对数学的“热爱”有点走样
  中国学生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表现突出让国人对数学界倾注了更多希望。不过,对于目前国内还在继续的奥数热,专家们已经提出了各种批评和建议。
  保继光教授认为,如果单纯地以中国青少年在国际数学竞赛上的突出表现而断定中国青少年的数学水平、甚至数学研究素质大大超出别国的同龄人,这样的结论有失偏颇。因为中国比起西方对考试和竞赛更重视得多,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中国人对考试和比赛特别“有一套”,通过研究过往题型、揣摩出题思路、题海战术等将中国年轻选手打造成“竞赛专家”。国内曾风靡一时的奥数班因为充满争议而被叫停,但奥数班却换个名字继续存在。迫于升学压力,家长们仍不断送孩子们去读这种班。
  “中国必将成为数学强国”
  也许这些问题并不是奥数本身的问题。一位长江学者告诉记者,“现在批评奥数竞赛的人很多,其实,这次获得菲尔茨的就有两个数学家曾经是奥数金牌得主。我们培养人需要一定时间积累。中国有这么多奥林匹克数学金牌得主,这是一件好事情,将来一定会有人成为数学大师。”
  国际数学家联盟前主席路德维希·法德夫也十分看好中国的数学研究。他说,“我可以断言,10到15年之后,中国在数学上的地位将比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重要。中国的数学家正在酝酿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强大力量。”
  但记者接触的一些大学数学教师却反映,不是我们的奥数金牌得主不能成为数学大师,而是他们要么一进大学就换专业,要么是毕业后就会“改行”,就业和收入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各种诱惑也让他们难以安心做研究。那位长江学者认识两位中国的奥数金牌得主,在美国大学毕业之后,他们拒绝了数学研究机构的邀请,跑到华尔街炒股票,现在已经赚了很多钱。
  对于“数学大师”这一提法,不少中国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表示,现在对于数学大师的定义往往根据是否获得了国际大奖来衡量,这是不客观的。中国人不一定非要跟着外国人提出的问题。“中国的数学研究应该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为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提供更好的工具和方法”。(据《环球时报》)

  相关报道:
  著名数学大师邱成桐:中国奥数教学不能太功利
  丘成桐:数学大师陈省身不会做“奥数”题

 楼主| 发表于 2006-8-25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数学大师缘何不多 院士称学术界太浮躁

著名数学大师邱成桐:中国奥数教学不能太功利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4日15:4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电近日,在广州访问的世界著名数学大师邱成桐在与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中学生交流时表示,奥数在中国陷入一种盲从状态,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多方面的,不应当过分功利。
  据《广州日报》报道,由邱成桐率领的20人华裔数学家访问团,22日晚与珠三角地区中学的50位数学尖子零距离探讨数学的奥秘。有中学生问:“从小学到初中,我们不自觉地
被卷入奥数的热流中,奥数是否会让我们的数学学习发生质的改变?”
  邱成桐回答道:“奥数在中国陷入一种盲从状态,事实上它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性学习。小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没有任何研究性思维,他们往往随周围潮流、家长期盼而陷入被动学习。中国的奥数教学现状是学校滥竽充数,学习方法太片面,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学生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多方面的,不应当过分功利。”(完)(责任编辑:陈静)

 楼主| 发表于 2006-8-2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数学大师缘何不多 院士称学术界太浮躁

丘成桐:数学大师陈省身不会做“奥数”题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17:58 大洋网广州日报

  


“奥数班”容易造成偏科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新华社图

  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的方法局限性很大,“奥数”更是如此,只让学生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
  中国要出大数学家,就要有真正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和老师,还要有鼓励自由创新、发展的体制
  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学习数学会感到快乐,而多数孩子勉强参加奥数班则是种痛苦
  综合新华社报道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曾是一个不知令多少学生和家长兴奋不已的比赛。只要能在“奥数”全国比赛中取得名次,就可以免试进入北大、清华这样的一流学府深造。世界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日前应清华大学邀请来京访问时表示,“奥数”培养不出大数学家,他不赞成中国以“奥数”的形式培养学生。
  出“奥数”题的很少是一流数学家
  丘成桐34岁时荣获被称为世界数学领域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至今仍是华人中唯一获得此奖者。在美国任教多年的丘成桐说,“奥数”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确有一定好处,美国也有一些学生参加“奥数”比赛,但他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学的,通常是寒暑假的一两个月,平时还是正常上学。
  丘成桐认为,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的方法局限性很大,“奥数”更是如此,只让他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很少学习。“知识面窄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不利,有的人因此毁了前途。”丘成桐说。
  作为一代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学生,丘成桐回忆起老师与“奥数”的一段往事。那时陈省身教授还在南开大学任教,有一些孩子手拿着“奥数”的题目来请教他,陈省身看了看说:“不会做。”
  讲完这段小故事,丘成桐说,出“奥数”题目的很少是一流的数学家,而且这些题目出得很偏。对学生来说,解决非一流数学家出的问题,没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更严重的是,学生们习惯于解决别人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后不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作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近年来带了许多从中国内地考去的学生,其中许多人就曾是“奥数”金牌得主。就是这些被中国教育界视为数学天才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合乎丘教授的要求。
  丘教授说,中国要出大数学家,就要有真正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和老师,还要有鼓励自由创新、发展的体制,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对学术的欣赏能力、对老师的批评能力等。
  “奥数班”把孩子变成学科辞典
  河北省一些高校负责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学生参加所谓的“奥数班”并不可取。
  河北大学常务副校长孙汉文由于在化学学科上的造诣,曾被河北某中学聘为该校“奥林匹克化学班”的老师。他告诉记者,“奥数班”的最大问题是教学理念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参加“奥数班”的学生很容易偏科,除了自己专注的那门学科,其他领域的基础知识非常薄弱。据孙校长讲,河北大学曾录取过一名得过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大奖的学生,可是这位学生的语文功底实在太差,毕业时甚至连论文都难以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学生绝不是合格的大学生。
  “让小小年纪的儿童参加奥数班,一味强求在某一领域拔尖,即使孩子学到了许多,充其量只是把孩子变成一本专业学科辞典,在书店花20元就能买到。”河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计卫舸一针见血地说。他认为,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学习数学会感到快乐,而多数孩子勉强参加奥数班则是种痛苦。
  “奥数班”三大“罪状”
  据新华社电
  (记者刘云伶)2005年山西省12个国家及省级课改实验区高中录取时,获得奥赛等学科竞赛奖项的学生不再享受加分照顾。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表示,此举旨在减少奥赛负面效应,因为近年来奥数班及各类竞赛层出不穷,学校教学和学生身心受到严重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对此也痛恨不已,正逐步予以取缔。
  张卓玉历数了“奥数班”三大“罪状”。
  “罪状”一:奥赛及奥数班的商业因素过于浓厚。目前社会上大量的奥数班及竞赛,多数是为谋取经济利益的商业行为,一搞竞赛就组织收费。
  “罪状”二:导致校长不正确的政绩观,扰乱数学等学科正常教学。张卓玉说,由于奥数竞赛中过多的商业行为介入,导致校长形成了不正确的政绩观。很多校长把学生在奥林匹克竞赛获奖作为自己的政绩,一味向学生灌输数学、物理等个别学科的技巧性,对数学及其他学科的正常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学生不是为了培养数学思维习惯,而完全为了竞标,为了取得竞赛成绩。
  “罪状”三:强训练扼杀了孩子兴趣。许多学生靠奥赛获奖保送上了大学,却拒绝选择数学或物理学科,而选了其他专业。奥数班之类大量高强度的技能训练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等学科的感情。奥数班的存在让学生偏科,侧重技巧性学习。(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于 2006-8-27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数学大师缘何不多 院士称学术界太浮躁

现在我们中国情况就这样,比如说每年都有奥数冠军,但是你发现没有现在那些以前的奥数冠军有几个成名的?有几个在学术上真正出成绩的?我导师是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毕业的硕士,剑桥的博士,他介绍这个情况是这样的:在英国上中学了或许还不会做解方程但是他们学得是怎样发现东西,而中国的学生是怎样学会这个东西,我导师给我考试向来带课本带资料去考试,为什么?他说书本上有的东西不用背过,看就行了嘛,我要的是你怎样去思考而不是你怎样去记住知识。
发表于 2006-8-28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数学大师缘何不多 院士称学术界太浮躁

考试带课本带资料是作秘
海皇波士顿是在宣扬不学无术和抄袭剽窃的好处
发表于 2006-9-1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数学大师缘何不多 院士称学术界太浮躁

我告诉你,别倚老卖老,这些是你懂什么!
发表于 2006-9-1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数学大师缘何不多 院士称学术界太浮躁

海皇波士顿在去年六月跟我的主贴后曾说:傻比,傻比在那里,我要杀人,我娘
来、、、
由此一语道破了杀人未遂犯海皇波士顿企图杀人的天机。
请问,我发表我的数学研究成果犯了你什么?你出此狂言阴谋何在从实招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5-11 19:12 , Processed in 0.0585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