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yuxin

北大首次回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首次回应...

[这个贴子最后由webmaster在 2007/12/07 08:00am 第 1 次编辑]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楚天客
  丘成桐说北大引进的海归是假货(大意),而北大说不是,个顶个的都是人
材。要问我相信谁,我当然相信丘。因为在北大的声明中,有一句话露了馅,即
北大说他对海归都是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与考核的。这话就好笑了,大陆本单位的
所谓考核,实际是首长意志的体现,何来真正的考核?最近我国对海归造假,作
了几个骚痒式的软处理,虽然不能服众,但总算有所动作。但在处理前,被处理
者所在的学校,也与北大一样地袒护,也说是经过考核的。
  其实,事实证明,明知是假而又要用,是因为用这个假,可以一举两得,一
是向上面表示,他是执行上面的政策了;二是可以以此向上面要钱,成百万成千
万地要。所以说,引进海归实际是各有所图。国家以此证明,团结了海外知识分
子;学校以此证明,执行了国家政策;个人海归者则以此证明,他(她)是爱国
的。然后在这面共同的大旗下,大伙心安理得地捞钱不干活。
  其实要解决丘与北大争论谁是谁非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国家审计部门进入
北大,逐人逐项地彻底清查海归资金的使用情况与效果。从财政入手严格审核,
情况立明。因为国内外的勾结,本来就是冲着钱来的,你抓住了钱的去向,就抓
住了这些内外勾结者的狐狸尾巴。
  我敢说,你如果让北大自个的审计部门审计的话,保险是合理使用,毫无问
题。得中央审计署去,才能让真相出来。那个李金华,起码现在是个包公。就看
敢不敢让他去?只要让他去,不光北大,全国好多在引进海归的问题上捣了鬼的
学校,才会真正的闻风丧胆,暴露原形,那可比丘几句批评的话,方舟子的揭老
底厉害万倍,因为那是政权的力量,是政权在动真格的。
(XYS2006073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首次回应...

[这个贴子最后由webmaster在 2007/12/07 08:01am 第 1 次编辑]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作者:悲大
  北大终于开口:“北京大学引进的海外人才质量是高的,不存在虚领报酬的
问题。”“实践证明,北大海外引进人才的质量是高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北大很生气,问题很严重! 谁胆子如此大?敢伸手摸北大的屁股?原来是大名
鼎鼎的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
(http://news.sohu.com/20060730/n244521078.shtml)
  各位要了解事件的始末,一定要知道“海外人才”,其实所谓的“海外人才”
就是一批特别能生高质量“孩子”(SCI文章)的“女人”!
  话说中国“女人”虽然多,但生育能力一直很弱,更别提生高智商的“孩
子”,特别引起上层注意的是近年弱智儿出生率稳居世界第一。中央急,如何改
良品种已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大事。引进高质量“女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
振兴的任务历史地落在北大等名校身上。当然这些“女人”都很娇贵,光一个产
床就要几百万!中央也很大方,不就是几百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靠她们了,
只要愿意来一律欢迎!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几年找海外“女人”生“孩子”
的运动能够在全国轰轰烈烈进行!
  虽然这些海外“女人”中绝大部分是如假包换的正宗女人,而且是处于生育
巅峰的女人。好管闲事的丘成桐还是发现了问题,原来这些“女人”都是挺着大
肚子到中国生孩子的,而且生完带着孩子就跑!丘成桐很愤怒:“很多名教授在
国外是全职,只有3个月可以在外面。所谓全职引进,都是假的。北京大学从海
外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假人才。”我想智力正常的人应该看出来,这个假的真
正含义。直说吧:北大,躺在你床上准备做月子的“女人”怀的是别人的孩子!
  而北大人发言人回应的是什么? “北京大学引进的海外“女人”都是高质
量的,不存在假女人的问题, 实践证明,北大海外引进的“女人”是能够生出
高智商的“孩子”,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至于孩子他爹是谁?孩子将来去哪里?
不是我们北大要关心的,只要孩子出生在我们北大,他们都是北大的亲生子!”
(XYS2006073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首次回应...

[这个贴子最后由webmaster在 2007/12/07 08:01am 第 1 次编辑]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下里巴人
  针对丘老先生的对北大的引进人才的造假问题的批评, 北大新闻发言人作出
正面回应(见下面的新闻稿)。其回应其实很苍白, 我们从北大生科院网站的内容
突然大幅度不可见就可以看出一些东西。前10日左右,该网站能看到全部师资的
介绍,现在突然看不到了。很显然,生科院是北大假海龟的重灾区,他们要销毁证
据了。
  ==========================================
  http://pkunews.pku.edu.cn/newsshow.aspx?id=108987
  北大海外引进人才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力军
  ——北大新闻发言人答北大新闻网记者问
  近日,有人称:北京大学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假人才。
  记者就此言论,采访了北大新闻发言人。发言人说: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说法,
它歪曲事实,严重侵害了广大海归学者和北京大学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
劣的影响。 发言人说:自1998年起,北大正式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在
国家指导下,北大加大从海外引进人才的力度。八年来,北大从海外引进人才约
占全校教师总数的近40%,他们分布在文理医工等学科领域,成为学术科研的领
军人物。
  发言人说:北大从海外引进人才是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机制的。任何人都需要
经过申请、推荐、专家委员会评审以及经学校或国家批准等程序。被北大引进的
人才,其绝大多数在海外都具有很高的学历,有过重要的学术任职,并做出了较
高的学术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北大在这些人才受聘期间还要对他们进行
评估和考核,以此保障这些人才的学术能力得以发挥。在海外引进的人才中有特
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之分,两者在校任职时间有所不同,待遇也有所不同,不存在
虚领报酬的问题。
  发言人说:实践证明,北大海外引进人才的质量是高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
的。他们同国内和本校培养成长起来的人才一起共同构成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的生力军。我们有理由相信,假人才同任何谎言一样,终归都是站不住脚的。北
大将会排除一切干扰,一如既往地坚持教育改革,以人才作为立校的生命线,为
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XYS2006073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发表于 2006-8-2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首次回应...

维权造假
人才辈出
谁拥真理
一句千金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首次回应...

北大发言人称海归人才已成建设一流大学加速器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16:3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2日电(李江涛尧华)针对近期有关“北大引进海外人才造假”的说法,北京大学1日作出进一步回应说:严格的选拔制度和评价机制确保了海外引进人才的质量。这些人才在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加速器。
  北大新闻发言人介绍说:“一个得到国内外同行公认的优秀的海外学者,即使完全

符合招聘条件的所有规定,也要经历严格的筛选程序。”
  他说,每年北大各院系先把欲引进人选推荐到学校,学校组织学术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确定申报人员后,再向教育部报送设岗方案、推荐人选材料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之后,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各校推荐人选和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审核,审核结果经两周公示若无异议,经批准才能正式签订聘任合同。
  这位发言人说,从1999年到2005年,北大共引进海外人才238名,其中“长江学者”占多数,他们承担了近百门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以及400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培养工作,还承担着近200项科研任务,其中国家级重大项目近100项。
  1998年,国家教育部与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共同筹资设立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从1999年起,教育部每年择优批准引进100名特聘教授和10名讲座教授。
  据介绍,北大数学学院目前拥有10位“长江特聘教授”,他们在几何分析、三维流形拓扑性质领域的研究走在国际前沿。化学学院拥有12位“长江特聘教授”,他们在稀土材料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纳米工程等领域,为化学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除了“长江特聘教授”,北大“长江学者”中的另外一部分是“长江讲座教授”,他们占全校长江学者的35%,全部从海外招聘。与“长江特聘教授”相比,他们具有兼职性质,但每年在北大工作一般需要在3个月以上。
  在主要由海外引进人才创立的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发展经济学的重要代表约翰·施特劳斯,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加里·贝克尔都是经济研究中心的讲座教授。
  北大发言人表示,“长江学者”在聘任中,必须接受教育部的履职检查。聘任结束后,北大还要组织全面细致的工作评估,结果报送教育部。严格的选拔制度和评价机制可以确保招揽人才的质量。
  发言人最后说,如今,北大每年除了从海外招聘“长江学者”之外,更多引进的是刚刚取得学位的人才,他们被充实到北大教学科研第一线,不少人已经成为挑大梁、担大任的骨干。在北大推进科研创新、培育有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的格局中,海外引进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完)

发表于 2006-8-2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首次回应...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造得了假毁不了假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首次回应...

[这个贴子最后由webmaster在 2007/12/07 08:02am 第 1 次编辑]

网友质疑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2:07 大洋网

  时报综合报道 20天前,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北大引进的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断言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但北京大学一直保持沉默。20天后,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正式回应“引进海外人才造假说”,痛批丘成桐歪曲事实,严重侵害广大海归学者和北京大学的声誉。结果,北大的一番自我辩解在新浪杂谈、新华网等社区论坛掀起大波,再次遭到网民或博主的狂贬:北大的回应并非令人信服,俨然是一份外交照会,无非是在公众面前义正词严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更呼吁北大将具体引进的海外高级人才名单、报酬、费用、实际在校工作时


   



间及成果公布于众。
  北大反驳“假人才说”
  丘成桐的“假人才说”是7月11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的。当时,丘成桐表示:“《纽约时报》说北京大学40%的引进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国调查一下,我担保大部分是假的。引进一个人可以拿几千万的资金到学校来,学校拿了几千万,给你(指引进的教授)一两百万有什么关系?反正不是它的钱,是国家的钱。”
  7月31日,北京大学首次作出正面回应:北大自1998年起加大从海外引进人才的力度,八年来从海外引进人才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近40%。北大从海外引进人才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机制,被北大引进的人才绝大多数在海外具有很高学历,有过重要的学术任职和较高的学术成就。而且,从海外引进的人才中有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之分,两者在校任职时间有所不同,待遇也有所不同,不存在虚领报酬的问题。“实践证明,北大海外引进人才的质量是高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对此,新浪博主刘海明表示赞同,觉得北大蒙冤。他说,丘教授所谓“北大引进的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的说法有失严密,“大部分”显然不大合适,北大有多少海外人才,其中多少人的档案和实际才能有水分,必须言之有据,因此“假人才说”是以偏概全。
  网友质疑回应太苍白
  但是,北大的回应没有得到网友的支持,反而遭到许多质疑,甚至有网友觉得北大的回应很苍白。网友222.133.78.*说,从北大生科院网站内容突然不见就可以看出些东西,10天前,网站能看到全部师资介绍,现在突然看不到,显然涉嫌销毁证据,因此回应就显得不够诚实,是做了手脚的。
  而且,北大回应是答非所问,没有正面回应丘成桐所说的“用非全职充全职以向国家多要钱(有“吃空饷之嫌”),而是回答外聘教授质量有保证。新浪博主“雪里埋”表示,丘成桐的“假人才说”的“假”并非说北大引进海外人才本身质量有问题,而是说在“引进”上弄虚作假。但是,北大所谓“质量是高的”并不能说明其“引进人才”就不是假的,虽然“绝大多数在海外具有很高学历,有过重要学术任职”,但他们是不是“绝大多数”能在国内留驻9个月以上的“特聘教授”,或者留驻3个月以上的“讲座教授”呢?非常值得怀疑。
  同时,网友兖州马刀认为北大的回应是“驴唇对马嘴”,丘成桐说北大引进海外人才的关键是“假引进,真捞钱”,而北大回应重点放在引进人才质量如何,好比两辆行驶在不同轨道上的列车,虽然风驰电掣相向而行,却绝对没有相撞的危险。因此,北大的回击不仅是糊弄大众,维持住中国第一高校的声誉,以便在生源竞争中占得先机,还是糊弄中国的教育机构,以博得更多教育拨款与政策支持。
  应建立完整法律机制
  其实,自从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杰和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刘辉相继因履历造假被解聘后,“海归”造假日渐受到关注,由此掀起对海归招聘的反思热潮。新浪博主“赵来赵去”表示,高校打着招聘海归的旗号骗取国家经费是不折不扣的造“假海归”,虽然人才货真价实,但他们其实并非“海归”,而国家却支付数目庞大的全职引进薪酬,最后聘请到的只是兼职教授,结果自然是高校坐收渔翁之利。
  而且,中国高校存在学术腐败、创新能力不高、教育质量下降等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多少年来,高校是出大师的地方,是体现民族良知的地方,是社会诚信的最后堡垒,但不幸的是,这块堡垒在无坚不摧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面临土崩瓦解,高校沦为经济犯罪的重灾区、弄虚造假的场所。现在,北大固然可以义正词严为不存在“海归造假”担保,谁来为北大没有造“假海归”担保呢?要知道,“假人才说”风波而受到公众质疑的不是海归,而是北大自己。
  因此,网友们呼吁:教育部、监察部、国家审计署应该督促北大将引进的海外高级人才名单的详细信息公诸于众,接受公众监督。同时,中国应该在人才建设、人才储备和人才引进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机制,否则,既留不住国内优秀拔尖人才,又引不进国外真正有实际学问的人才!
  丘成桐原籍广东,1982年(33岁)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是迄今为止惟一获得该奖的华人数学家。1997年获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2003年获得中国政府授予的国际科技合作奖。袁炯贤
  网友酷评 北大自己出面,只会越描越黑
  IP:218.88.134.?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最好是让未卷入事件本身的其他机构和人士来谈,如果仅仅是由北大自己出面解释,一是难以服众,二是永远解释不清楚,到头来只能是越描越黑。
  IP:61.182.255.?
  以丘老的地位和声望本可以什么都不说,当老好人谁不会呀?实在是看不下去,也是出于对祖国的一份责任心吧,才说那么几句。丘老能够这么说,我相信不是空穴来风,人家没有必要拿自己一辈子的声誉和毫不相关的事情赌一把。再看北大的回应,惨白无力的在打着官腔,很可笑,还是民间那句老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IP:61.131.35.?
  北京大学不要什么申明,只要把所有引进的人才列表公布,让公众监督评说,谎言不就不攻自破了?北大有这个勇气吗?有这个魄力吗?
  IP:69.154.185.?
  替北大起草了一份发言稿,不妥之处,请指正。“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北大的工作有一些大的失误,让海内外关心北大的公众感到痛心和失望。在此,我们对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深刻的歉意。我们向大家保证,北大已经彻底地纠正了原有的错误做法。我们真诚地欢迎校内外的公众,包括丘成桐先生,继续对北大的发展提出恳切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IP:221.7.137.?
  其实学校特聘教授只在学校呆二三个月不是什么稀奇事,不能引进全职人才只好采取这种办法,很难说好与不好,若真能发挥特聘教授作用,也可以是一种权宜之计,怕就是他们不是全职引进,却上报全职引进,然后拿了国家给的业绩和资金,这样就不太好吧。
  IP:222.190.223.?
  能够全面履行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特聘教授每年在岗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讲座教授每年在岗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北大所公布的90多位海归教授,他们是否有这么长的工作时间?
  IP:219.135.189.?
  要我说丘成桐真不到哪里去,他的意思是像他那样的“真人才”北大都不引进,引进的能是真人才吗?
  IP:125.89.10.?
  请看看网上的民意吧,北京大学让人不可信,我敬佩丘先生敢于说真话,以前曾有北大教授为黑社会老大出俱免死的“专家意见书”就是很好的例证,为了钱竟然正义也不要了(来源:信息时报)

发表于 2006-8-3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首次回应...

铁的事实
歪曲不了
否认不了
面对事实
低头认罪
前途光明
设法诡辩
自投罗网
自绝人类
发表于 2006-8-4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首次回应...

北大回应是靴背搔痒
软弱无力难自圆其说
发表于 2006-12-18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首次回应...

丘成桐“灭”北大想当数学界霸主?来自【青年周末】

                    丘成桐对中国数学界真有野心?
    ■丘成桐想当中国数学界的霸主未遂?
  ■中国院士选举究竟怎么进行?
  ■矛头指向的北大为何保持沉默?
  指责北大“长江教授”造假;指责中国学术界打压青年学者;抢先发布庞加莱猜想破解信息……丘成桐的上述种种举动,北大教授认为根源都是他的野心,且对庞加莱猜想被证明的消息的发布有违学术规范。
  近日,有北大数学系教授向记者独家提供了据说能“证明丘成桐控制中国数学界的野心”的邮件。
  面对北大教授公开的回应,本报记者进行了核实,并听到了许多不同的说法。但对“丘-北之争”而言,谁是谁非仍无定论。
  从丘成桐对北大和内地学术界的指责之初,网上就有言论对丘的“动机”做出怀疑。此次北大数学系教授对丘长期以来各种指责做出公开回应,似乎在印证网上已有的猜测:丘成桐要控制中国数学界。
丘成桐指责北大是因为有野心?

                      丁伟岳给记者转发的芒福德的邮件信头
北大数学教授:有证据证明丘成桐的野心
  “我这里有一封邮件,足以证明丘成桐控制中国数学界的野心,还能看出他对我们不服他控制有多恼火。”丁伟岳说,“你们敢登吗?”
  这两封往来的邮件是丘成桐2002年写给前国际数学大会主席David Mumford(芒福德——编者注)的。而第二封则是芒福德的回信。芒福德是1994-1998年度的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1974年的菲尔兹奖获得者。这些邮件是芒福德转发给北大数学系的。
  在这封邮件中芒福德回答了丘成桐写给他的一封告状信,丘成桐指责北京ICM组织委员会没有征求香港和台湾数学会的意见。
  “我考虑了很久该如何回你的信,最后我决定还是实话实说。” 芒福德在回信中说,许多人告诉他丘成桐排斥和公开攻击中国数学会,丘和中国数学会的关系十分紧张。芒福德认为这种情况使得2002年的ICM不是一次显示团结的会议,而成了争夺会议控制权的场所。
  在信的结尾处,他劝告丘:“如果你想要大会成功举办,你就应该给当地的组织者全力支持。”
  丁伟岳表示,他认为这是丘成桐企图控制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一个证据。
  “我们还在申办2002年ICM主办权的时候,他就因为我们不服他的控制,要把会议搬到香港。当初他公开讲他就是要和我们作对。关于这件事,我们有充足证据。”
  “丘成桐控制中国数学界未遂才这样做”
   9月7日,记者来到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当表明采访意图后,一位老教授将记者领进自己的办公室。
  “我是程老师,可以跟你聊聊。”
  程乾生,是一位在北大已有将近40年教龄的老教授。“我其实已经退休了,只是还带这几个研究生。丘成桐的说法关系到很多人,他们不好说什么,我就没什么顾虑了。”
  “我可以说,丘成桐和北大之间本来没有恩怨,但问题是,他想当中国数学界的霸主,但没有成功。”程乾生说。
  他认为,丘成桐和北大之间的矛盾应该始于2005年双方都想建数学研究中心。
  当时,丘成桐在替某学术机构申请建立世界级的数学研究中心,而同时北大也在申请。“上面批了北大的。北大就让田刚来领头做。丘成桐不甘心。”程乾生说。
  “北大这事后来被记者捅出去了。但事情慢慢在运行,北大资源大楼里给了两层楼。而且田刚表示过,等这个数学中心建完以后,他要全职回国。到时候丘成桐就应该罢休了吧?”程乾生说。
  丁伟岳也有类似的说法。“我和丘曾经是朋友。他对国内的抨击非常不客观。学术上他是非常有权威的数学家,但是我们争论的都是在非学术问题。比如他在美国那么多年,他对中国其实很不了解。他想要指挥一切,不只是我,其他数学家都是有看法的。”
  北大教授:媒体没让我们说话
  纵观持续已久的“丘-北之争”,丘成桐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北大。北大仅有新闻发言人和校党委书记代表校方发表态度,招致网友的批评,认为这种反驳“苍白无力”。
  而对学术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教授们,却从来没有在公众面前发声。是北大校方有“统一口径”的要求导致教授们三缄其口?还是教授们不屑于卷入此类“口水战”?抑或不敢与丘成桐公开叫板?
  记者深入北大数学系进行采访时,却发现北大教授们似乎有另一番说法。
  作为“院士开博第一人”,丁伟岳很爽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采访即将结束时,他说:“有人指责中国数学界不团结,好,我们可以不说话,但问题关键在于丘成桐不管怎么在媒体上说都没人反对,我们这边有一点反对的声音,就被说不宽宏大量。我想一次宽宏大量倒是可以,下回还是照样要吵要闹,因为舆论权在他那边啊!”
  丁伟岳说,之前并没有记者来找过他仔细核实有关事实。
北京数学大会是否打压人才?
                  百年北大在与丘成桐的PK中需要更多实证说话
今年8月底,丘成桐在接受香港《亚洲周刊》采访时直斥国内学术界“不是做学术,都在搞权术”,并举例称2002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北京的数学家压制外地数学家,上台发言的“8个人有7个是北京的,其他成就远高于演讲者的数学家都没有机会发言。朱熹平教授是中国国内最好的数学家之一,后来被哈佛大学用最礼遇的方式邀请做访问学者,但当时,竟然连年会的邀请也没有收到。”
  当时的发言人究竟是怎样选出来的?发言与否是不是数学家优秀与否的判断标准?记者就此采访了数位在2002年ICM上发言的数学家。
  当东道主有优待不止8人发言
  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丁伟岳是参加2002年ICM推选工作的教授之一。“我可以举出几个外地的。比如说张伟平和龙以名,他们是天津南开大学的,还有一位讲数学史的,我想他是陕西还是什么地方的。还有复旦大学的一位。”
  根据网上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ICM上作学术报告的华人数学家数量高达二十几人。
  而今年8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第25届ICM上,作报告的中国数学家只有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志明一人。
  针对这个悬殊的差距,丁伟岳解释道:“当时我们东道主有一些优待,所以允许我们推荐比较多的人来做报告,大约11个人。我们推荐的名单最终是由国际数学家联盟来决定,我们没有决定权。”
  如何选择发言人出现3种说法
  如果能知道ICM选择发言人的做法,也许能澄清是否有不公平的做法。但在记者调查中,北大教授们对这一问题给出了3种不同的描述。
  文兰(北大数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专门有一个ICM指定的小组,完全是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去工作。比如说准备选20个方向,每个方向设定一个工作小组,都是该领域里的专家,从会议开始的两三年前就开始选择,要去各个方面征求意见,形成一个名单。发言时间也是小组来定的,而题目是自己定。
  丁伟岳(北大数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北大数学研究所所长):ICM组委会和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会,在2001年开了个30多人参加的“扩大会议”,在一起推选。其中北大只有四个人参加。所有推选名单和投票结果都提交给国际数学家联盟,最后选谁是完全保密的,只有组委会主席才知道。
  程乾生(北大数学教授,曾任北京大学数学所副所长):也是由单位推荐,个人也可以。有些比如学校力量比较薄弱,但个人学术实力很强,这时候他个人就可以提出来。这个还是比较宽松的。
  记者致电中国数学会,相关工作人员无一例外地拒绝接受采访。
  朱熹平没入围因为大家对他不了解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丘成桐认为朱熹平没有被邀请参加2002年北京ICM是被“打压”。对此,丁伟岳则认为根本就不存在这种情况。
  “票是2001年投的。他的很多重要的工作是2002年以后做出来的。你如果拿2006年的标准来看,可能就有很多人超过他们(当时发言者)了。这有什么奇怪的呢?在当时我能说没有漏掉。我想当时的选择是公正的,但后来出现后起之秀,完全有可能。”丁伟岳说。
  北京是中国数学界的中心
  针对丘成桐抨击的“8个人里北京的有7个”,丁伟岳认为就算事实如此也不会说明存在“北京帮”或“北大帮”。
  “我举个例子,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数学方面的,也都比较集中在北京。这个你说是巧合吗?其实也有原因。北京是全国数学的中心。”
  在ICM上发言不是数学家优秀与否的标准
  在记者调查中,大多数数学家认为在ICM上发言并不是衡量一个数学家优秀与否的标准。
  香港大学数学系教授莫毅明认为,每一种选拔都有局限性,不只在中国,其他国家的数学家大会也可能漏掉某些优秀的数学家,很难尽善尽美。
  对于在会上发言的其他数学家的成就,清华大学教授萧树铁不愿评价,只说作完报告就离开,不知道其他作报告的人是谁。“谁是最优秀的数学家没有评判标准,没有最优秀的。”
“北大帮”把持中国大陆数学界?
  丘成桐不是唯一指责北大乃至中国学术界的人。8月21日的《南方人物周刊》发表了一名匿名教授的访谈,称北大把持了中国的数学界和院士选举。8月27日,一篇名为《从院士增选看中国数学江湖》(以下简称“江湖帖”)的帖子首发于“新语丝”网站,随后被广泛转贴于各大论坛,引发网友对“北大帮”的猛烈抨击。
  程乾生PK匿名教授:我们不回应不代表我们没看法
  匿名教授:“北大数学学院没一个人敢实名站出来,拍着胸脯说:‘你说的都是假话。’连一个出来说几句圆场话的都不敢。”
  程乾生:“你可以写出我的名字。当要攻击人的时候,还来个‘匿名’,那是很无耻的。”
  这位“匿名教授”在访谈中主要观点是北大数学系掌控着整个院士选举——“任何人得罪他们,那肯定就当不了院士。”
  程乾生曾经参与过几次院士材料的评审。他对记者解释了国内院士选举的流程:
  “自己申报或者单位推荐。如果自己申报要至少3个院士推荐,过了65岁,就要6个院士推荐。教育部和各个科协都可以提名,北大要通过教育部来提名。
  推荐上去之后是‘通讯评审’。把个人的资料给同行的专家寄去。在材料里面,申请人是什么官职,都没有。只有10篇论文,然后附上被引用次数和评价,这都是从网上摘录下来的数据,完全客观。
  之后要数理部全部一百多个人投票,不仅仅是数学的人,还有物理的,力学的。而且每个单位只能有一个人,北大怎么能把持院士选举?”
  丁伟岳PK“江湖帖”:我们本来很安定团结他一说搞得人心惶惶
  “江湖帖”中细数了2001年、2003年、2005年的数学院士增选情况,认为北大在其中作用巨大,如果和北大“关系不好”,就不可能成为院士。
  再加上丘成桐在接受《亚洲周刊》采访时曾指责“这些人控制了科研经费的发放、奖项的评审、新的院士的提拔”,是否有“北大帮”?“北大帮”究竟有多少权力?这成为公众关注并热议的焦点。
  丁伟岳说:“其实院士的权利说穿了就是‘选院士’。而选院士也不是数学组的人可以决定的。要说有权利那就是发言权吧,但发言是否有道理,要由多数院士来判断,你不可能没有道理就影响多数人。有没有人可以控制选举呢?我想是没有的。丘成桐恼火的就在这里。”
  当记者追问“帮派”一说时,丁伟岳表示:“我不赞成这个说法。有的人不分是非把各种争论说成是‘帮派之争’,是混淆视听。帮派,说穿了就是聚集起来为了小团体的利益,有很强的排他性。但要说数学会,是为了全体数学家的利益,不能叫帮派吧?所以什么叫帮派要听其言观其行。我们本来很安定团结,他一说就搞得人心惶惶,好像我们做什么都错了。”
  链接:《江湖帖》部分内容选录
  据统计,中国现有活着的数学院士24个,基本可以划分成北大、复旦和中科院三派。
  北大帮由张恭庆领衔,校内有姜伯驹、文兰、田刚、王诗宬等人,中科院数学所的丁伟岳、刘应明、杨乐均毕业于北大,与北大数学系渊源深厚,相互呼应,基本是一伙的。
  复旦派谷超豪、洪家兴、胡和生、郭柏灵,加上中科院毕业于复旦的石钟慈,一共是5人。
  中科院:丁夏畦、李邦河、林群、陆启铿、马志明、万哲先、王元、严加安、吴文俊、周毓麟。
  杂派:陈木法(北师大)、王梓坤(北师大)、彭实戈(山东大学)、夏道行(美国)。
  中科院看上去人很多,但是因为毕业于不同院校,又在中科院数学所的几次改革中相互算计,以至于彼此缺乏信任,所以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在院士选举过程中各怀鬼胎,往往被北大和复旦利用。
  丘成桐VS北大交锋大事记
  ■2004年,丘成桐和北大就有了第一轮交火。
  ■2004年的3月,丘成桐两个演讲和访谈中,对他以前的一个学生,而且是MIT的名教授等等,做了一些负面的批评。而这个学生就是北大的特聘教授田刚。
  ■2005年 1月17日,丘成桐在《中华读书报》表示,“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在数学上是二流,到国内要拿高薪” 。
  ■2005年 8月9日,丘成桐指责田刚抄袭其文章。
  ■2005年10月14日,针对丘的说法,丁伟岳和项武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兼职教授)在北大数学学院召开了反击丘成桐讲话。
  ■新一轮唇枪舌战始于今年7月,《南方人物周刊》对丘成桐的专访。此次丘对于北大人才引进提出了质疑。
  ■2006年7月底,北大新闻发言人对此进行公开回应。
  ■8月,丘成桐再次接受专访:“北大说自己没问题,为什么不公布名单呢?”
  ■9月1日,丁伟岳《庞加莱的困惑》的博客正式出炉。
“局外人”不想掺和“丘-北之争”
  作为论战当事双方,北大与丘成桐各执一词。这时,第三方的观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不论是从中国数学会还是其他高校的数学教授那里,都感受到极大的阻力。所有人都在极力使自己尽量远离这场斗争,似乎很怕一不小心就卷了进去。
  中国数学会:丘说的是事实
  中国数学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觉得(丘成桐的说法)不是在抨击,他说的都是一些事实。但是国内现状就是这样,我们目前没法改变。”
  但是当记者追问下去时,她立刻拒绝再透露详情。
  而在秘书长办公室一位女士在电话里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我劝你还是不要采访,这对你,对我们,对丘成桐都不好。谁是谁非都说不清楚,也都不好说。大家都不提了,让这事就这么淡下去。”
  港大教授:庆幸香港学术界好氛围
  在学术上,港、澳、台与大陆并不是“一体”,都有自己的数学协会。他们是否看得清这场争论?
  有网上资料称香港大学教授辛卓平也参加了2002年的ICM,但当记者与辛卓平通话时,他却说很多年没有来过大陆,更没有参加过那次大会。
  当问到丘成桐和中国数学界的纷争,辛卓平表示并不了解丘成桐和大陆数学界,不愿意对此发表评论。
  在辛卓平的推荐下,记者与另一名据说与大陆数学界交流密切的港大教授莫毅明取得联系。
  莫毅明有些犹豫地告诉记者,他每次来内地都只是参加会议,和内地数学家没有私交,对他们也不了解。
  “我很幸运,香港的学术氛围非常好,大学间相互合作,不牵扯到任何人际纠纷。”莫毅明说,在香港,也有一些有代表性的数学界会议,各个大学都很清楚哪些人在哪个领域有代表性。
  他强调,香港学术界很希望年轻学者有机会作演讲,他也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人际纠纷。
  清华教授:也许我是渔翁得利
  萧树铁教授已经离休10年。他告诉记者,他对名利没兴趣,远离了那些人际纷争。
  2002年的ICM,萧老在会上作了关于数学教育方面的报告。对于其他发言的数学家的成就,萧树铁只说作完报告就离开,不知道其他作报告的人是谁。
  萧树铁老师说自己对被选择在会上发言毫不知情,“可能是河蚌相争,渔翁得利吧,如果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利’。”
  谈到“派系”,萧树铁有些激动:“中国数学界风气一直都不好,不是现在才坏的,解放前就是帮派林立,这种思想没办法杜绝。”
  有更多教授则拒绝对此发表意见。
网络时代的学术争鸣沦为口水大战
  除了与争论相关的北大、丘成桐、学术界之外,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辩还有另外两个主角:媒体和网络。从来没有一个学术问题像“丘-北之争”一样如此引发关注。在网络的催化下,加入公共意见的学术讨论似乎越来越偏离学术争鸣的范畴,真理,也似乎愈辩愈“不明”了。
  媒体插手数学家家事?
  当记者在内地学术界试图寻求中国数学界的人际纠纷真相时,许多受访者劝记者打消念头,甚至直接攻击媒体。
  清华大学老教授萧树铁对记者说:“你们记者要去了解这些,肯定是自找麻烦,找不到答案。”
  洪家兴是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也是2002年ICM发言人之一。在网上流传的派系表中他属于唯一能跟北大叫板的“复旦派”。提到丘成桐和中国数学界的纷争,洪家兴显得很生气:“都是媒体挑的事儿!”洪家兴认为,数学界人士有什么言论,是他们内部的事情,而媒体刻意歪曲放大这些争论,干扰学术界的家务事,唯恐天下不乱。
  媒体该为争论澄清?
  但丁伟岳看来,很多媒体人现在不敢站出来说话。
  “我给新闻界朋友提出了个难题。其实在庞加莱这个问题上,媒体很多人是知情的,现在他们也不出来说话。
  到底有什么很复杂的原因,我也不清楚。我在博客上点名点到新华社头上,他也不说话。因为最开始这些违背事实的报道都是他们发的,现在他们当没事一样了。”
  记者连续数日致电丘成桐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办公室,总是无人接听;给丘成桐的电子邮件也没有回音。对北大此次的回应,丘成桐的声音缺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朱熹平自己是否觉得自己被打压?是否认为没受邀参加2002ICM是不公正待遇?
  记者曾通过数学家和媒体同行试图辗转联系朱熹平,都未能如愿。截至发稿时止,朱熹平家的电话仍然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网友激辩辩出了什么?
  在百度贴吧之“丘成桐吧”,最早的2篇帖子发于去年6月。之后贴吧沉寂,直到今年2月15日,一位在京网友贴出媒体对丘成桐的访问《国内学术风气堪忧》之后,大量有关“丘-北之争”的转帖、评论越来越多。到现在“丘成桐吧”帖子总数已达到997条。
  在百度贴吧,丘成桐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几乎势成水火。支持者们将反对者称为“北大狗”,而反对者则将几个经常出现的支持者IP“点名”,质疑其在贴吧发帖的动机:“就是不知它(们)拿的是丘教授的美元工资还是某报社的人民币?”
  记者采访中,北大一位数学家说:“学术是需要清静的,不像文学艺术那样需要热闹。公众的争吵会扰乱真正在判断这件事的人,妨碍他们做出正确的结论。”
  但在有关部门没有调查出新的事实和给出结论以前,网友的“口水战”似乎会一直继续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5-16 17:09 , Processed in 0.10742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