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qhdwwh

再次申明我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8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hdwwh 于 2022-1-8 14:13 编辑


      时空伴随者在2021-12-28 的564#上说
你先给出区间素数组,再划定偶数的区间是本末倒置!
偶数 = 素数 + 素数;不是验证:素数 + 素数 = 偶数。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在568#上说
时空伴随者109个素数是[e000000, e270000]内的全部素数!  发表于 2022-1-4 08:05
时空伴随者先射箭、后画靶,覆盖[e200000, e600000]内的全部偶数,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571#上说
我给出109个素数,是让你检验你的模拟素数组的误差的,不是让你用来证明哥猜的,更不是让你用来推广“WHS筛法”的!


      我在网上多次表明我的计算机只能找出10的15次方内素数。
王元院士强调解决哥猜要加上充分大才行,我的计算机做不到,密码学界已经能给出充分大的素数,因此希望中科院能给予帮助。时空伴随者的旧电脑,计算几个1500位的素数还是很轻松的,并且给出充分大的109个素数组,解决了我遇到的瓶颈问题。既然充分大素数问题世界已经解决,那么用“WHS筛法”真正证明充分大的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就能做到。
      你给出109个素数是[e000000, e270000]内的全部素数,我用WHS筛法,证明[ e270000, e540000]区间全部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这既证明了哥猜,又推广“WHS筛法,真是一举二得。
我用WHS筛法筛出的偶数 = 素数 + 素数,绝对正确,具有数学的确定性(不能给出哥猜的确定性是证明的通病),唯一性。
      这里,我再次推举“WHS筛法”是解决数论学的新数学方法。
      在WHS筛法中偶数 = 素数 + 素数,和素数 + 素数 = 偶数。二者是同时实现的,是一件事。
      本来应该在网上公布WHS筛法的完整过程,但是难度太大。比如[ e270000, e540000]区间全部偶数哥猜成立文件表格有84.9MB大,即使只发偶数的哥猜解数10次都发不完, 时空伴随者给出的292个素数,在此表示感谢。我做了40%的工作量文件已经达到114MB,这么大的文件就更发不出了。无法做到随机,请网友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1)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
                         (2)任何一个大于5的奇数是3个素数之和。
       猜想1742年提出至今已经279年。
       我原创的WHS筛法,先筛掉了占三分之二的自然数(即全部的偶数和3的倍数这些合数,这些数与WHS筛法无关,与哥德巴赫猜想无关),除素数2和3,其它全部的素数都在剩余的1/3的自然数中。
       用WHS筛法,筛出剩余的1/3的自然数中的素数并且以代码1表示,其余合数以代码0表示,构成以1和0代码按确定位置排列的一维数轴(以下简称素数一维数轴),依此素数一维数轴作为数学模型(π(x)素数分布函数模型),将其复制在二维平面上,这样,偶数的哥猜解全部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平面上的1即为素数对中的一个素数,另外一个素数在素数一维数轴对应点1(素数值)上。这二个素数即为偶数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的一个哥猜解。这样,道理就像偶数可以表示成二个奇数之和一样,偶数也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之和,没有人会提出异
议,,因为这明显是正确的。
      因为按π(x)素数分布函数模型,每个素数是正确的,因此偶数全部显示在二维平面上的哥猜解也同样是正确的,复制过程快捷,准确,唯一,高效。
      如果将素数一维数轴作为数学模型复制在二维平面的全部单元格1上,这样三维空间中的全部单元格1的空间坐标值就是奇数的哥猜解的正确答案。

      像王元院士讲的那样,“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个数学模型,以它作为模型,可以给数学带来新的方法、新的概念和新的理论。如果一个问题的证明不能带来新方法、新思想和新理论,那么这个问题就不重要,这样的问题多得很。”
       王元说;证明哥德巴赫想带动的第一个方法是“园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带动的第二个方法是筛法...
是否可以说;证明哥德巴赫想带动的第三个方法是“WHS筛法”
       WHS筛法首先是创建一套数学模型,用复制数学模型来解答数学问题。是数学新方法、新思路。能简单,快速证明,验证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能筛出哥德巴赫猜想二元一次不定方程哥猜解的正确无误差的部分或全部答案。能给出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的确定性,这正是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关键。
       WHS筛法能解决数论的诸多问题。
       科学家宣称"科学家共同体通行的规则就是科学精神,也就是'拿证据来证明'的精神”。我非常同意,因为,这才是解决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的正确途径。
       如果我们不是叶公好龙,那么就让我们以'拿证据来证明'的精神和科学实践,拿证据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管理
回复 编辑支持 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用数学逻辑推导出哥德巴赫分拆数的下限数学式:G2(x)>0.5x/(lnx)^2,x≥10,该式是偶数哥德巴赫分拆数严格大于0的下限数学式,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用WHS筛法,可以定量化,或实证化证明﹑验证哥德巴赫猜想成立,这个筛法可以归结为应用数学范畴。就是寻找一种数学方法(或数学工具)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既有数学的简单美,又具有实用性。
       WHS筛法,用素数一维数轴数学模型复制,得到全部二个素数的组合,表示在二维平面的图表上,平面上每一行1的求和即为该行代表的偶数的部分(或全部)哥猜解。因为素数是使用筛法得出,没有误差,所以哥猜解是精确的。
       要证明﹑验证偶数哥猜成立(找到偶数至少一个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即可)有时是非常简单的事,只要进行少量的有限求和就可以了。
       一次验证多个,几百,几万,几十万个偶数哥猜成立,用WHS筛法也容易做到。
       如我在2019.8.9发表的97位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是如何验证的?一文中说:我在前面的帖子中验证了97位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是用网上发表的97位素数组(921个素数)中的100个素数,和1260001内97180个素数组合(不包括2,3),用WHS筛法得到的结果。
       筛出的过程是数学模型复制的过程,即每次复制,在图表上就标记出约4.8万个哥猜解,共复制约200多次(这用不了多少时间),这样在图表上标记了约960万个哥猜解,这些哥猜解,构成了63万个偶数的哥猜解,证明﹑验证了连续63万个偶数97位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当然,如果97位素数组的921个素数每个都予复制,那么每个偶数得到的哥猜解数更多。
       对于1000多次方的偶数,即王元院士提到的充分大的偶数,证明﹑验证方法和过程基本相同。且只要增加复制次数,偶数的哥猜解就会增加。因此证明﹑验证充分大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是能够做到的。
       有了WHS筛法,证明﹑验证任何大偶数哥猜成立就是确定的无法否认的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4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5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宣称"科学家共同体通行的规则就是科学精神,也就是'拿证据来证明'的精神”。我非常同意,因为,这才是解决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的正确途径。
       如果我们不是叶公好龙,那么就让我们以'拿证据来证明'的精神和科学实践,拿证据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现在数学家给出了10的23次方内的素数,在此区间内,如果数学家给出含10000个自然数区间的素数组(约有190个素数)我用WHS筛法证明,验证100000个自然数区间连续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如果数学家有兴趣,能给出10的1000次方的大素数组(含N个自然数)我用WHS筛法证明,验证10的1000次方的连续大偶数(含N个自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耐心等待 科学家宣称"科学家共同体通行的规则就是科学精神,也就是'拿证据来证明'的精神”的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的命题:
1 任一大于 2 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2 任一大于 7 的奇数都可写成三个素数之和.
       该猜想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于1742年6月7日提出的,至今已近280年。
       按猜想的定义1 任一大于 2 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依定义,只要任意偶数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哪怕只有一例,哥德巴赫猜想1即成立。明显可见,哥德巴赫猜想2可以由哥德巴赫猜想1推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对于任意偶数,即使是充分大偶数(中科院提出是10的1000多次方)用WHS筛法能够找到至少一个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的实例,证明了该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用WHS筛法找到充分大偶数一例(及以上)写成两个素数之和,只要给出30万个充分大区间的素数组(按高斯素数定理计算),就可以证明﹑验证充分大偶数(30万个充分大区间)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可以证明﹑验证只要增大充分大素数组的区间,即增加充分大素数组素数的数量,偶数写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数量也会增大。
       并且(30万个充分大区间)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数据,全部显示在WHS图表上,人们可以审查,事实会证明数据正确无差错。
       这些数据具有确定性﹑唯一性。这是其它证明方法无法做到的。
       再次呼吁请 科学家以实际行动体现"科学家共同体通行的规则就是科学精神,也就是'拿证据来证明'的精神”而不是仅仅在口号上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家王元院士说:“充分大是一个界线,大于这个界线的数则为充分大。在数学中,这个界线有时可以算出来,有时算不出来。在这里,文献资料显示,这个充分大可以算出来,是10的1000多次方,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现在计算机每秒的计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00万亿次,这是10的14次方,10的20次方则是计算机能够达到的最高上限;再给大家一个概念,整个宇宙的基本粒子有多少?我记得在一篇文章上说是10的50次方,那么,10的1000次方是什么概念呢?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大得不得了的数字。

       用WHS筛法能给出10的1000多次方充分大偶数的(无法想象!大得不得了的数字),至少一个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的实例,证明了充分大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具有确定性。在此,数学的确定性没有丧失,证明了充分大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此前,数学家的证明解决不了“数学确定性”的问题,这些证明得不到数学家的公认,因此280年来哥德巴赫猜想仍然悬而未决。
       用新的数学方法(WHS筛法)能够给出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数学确定性”,毫无疑义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研究某些数学问题时,数学家发现数学的确定性丧失了,哥德巴赫猜想这类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要得到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确定性,人们就要有新思想,新的数学方法。
       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先要研究素数规律,解决素数的确定性。素数是自然数筛去合数得到的,人们可以用素数的定义得到小素数,但是对大的素数这个方法效率低下。人们随之创造了多个寻找素数的方法。特别是想找到具有确定性的数学表达式,但是多年没有找到。
       用现有的方法,人们找到10的23 次方内的素数集合......。
       WHS筛法,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函数)和埃拉托斯筛法的有机结合,可以筛出一个自然数区间的素数集合。因为是筛去素数的整倍数合数,所以筛后的素数不会有殆素数,筛出的素数具有数学确定性。
       WHS筛法的三筛法,用代数方法解析,筛出偶数写成二个素数之和的集合,得到按偶数的升序(由小到大)排列的哥德巴赫猜想成立的数学确定性。
       用WHS筛法可以证明﹑验证任意偶数,充分大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数学方法可以无限延伸应用,对无穷大也应适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hdwwh 于 2022-1-26 09:21 编辑

       因为,用WHS双筛法筛出的素数集合不会有殆素数,筛出的素数具有数学确定性。
       WHS筛法的三筛法,用代数方法解析,筛出偶数写成二个素数之和的集合,同样具有数学确定性。
       所以用WHS筛法在解决数学确定性的基础上,即可证明﹑验证1 任一大于 2 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2 任一大于 7 的奇数都可写成三个素数之和.即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用WHS筛法以抽象思维和实践再现的数学方法,找到偶数至少一个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或给出偶数的哥德巴赫分拆数,全面完美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有了计算机技术,人们已经解决了10^23内的π(x),即真实的素数分布函数。因此使用超级计算机,就可以得到10^23内的偶数的哥德巴赫分拆数。并且可以证明﹑验证比2*10^23略小的偶数(如1.999*10^23)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即使对充分大的偶数,证明﹑验证哥德巴赫猜想成立也能做到。只要数学家愿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4-24 20:31 , Processed in 0.06542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