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3|回复: 0

18 世纪,当数学大师们把微积分公理化之后,微积分才算真正成立了!当时发生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5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8 世纪,当数学大师们把微积分公理化之后,微积分才算真正成立了!当时发生了什么?

原创 Masir123 科学羊 2024-02-04 07:27 广东

大家好,我是科学羊,这里是数学专栏第 2 季第 27 篇。

接下来几篇我们来谈谈关于实数体系公理化的过程,这也是微积分公理化的基础,这个过程还是蛮有意思,给大家也分享下。

正文:

我们知道最后的微积分是靠柯西魏尔斯特拉斯他们最后做了定稿,但是我们要思考一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将微积分构建成一个公理化的体系?


弃文从工后又投理的柯西

那么在数学中,什么是公理化?为什么要公理化?

在数学中,公理化是一种建立理论基础的方法,它通过定义一套基本的、不证自明的命题(称为公理)来建立数学理论或系统。

这些公理是理论的出发点,其他所有的定理和结论都必须通过逻辑推理严格地从这些公理导出。


中学老师出身的数学大师魏尔斯特拉斯

公理化的目的是确保数学理论的一致性完备性独立性

一致性:确保从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不会得到矛盾的结果。

完备性:理论中的所有真实命题都可以从这些公理通过逻辑推理得到。

独立性:任何一个公理都不能从其他公理通过逻辑推理得到,即每个公理都是不可缺少的。


公理化的概念就犹如建房子需要的砖瓦,而这些砖瓦必须是经过严密测试无可挑剔的,才能构建一幢一流大厦。

公理化方法在数学的各个分支中都有应用,如集合论、几何学和数理逻辑等。

历史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公理化方法的早期例子,尽管它的公理体系后来被发现在某些方面不是完全严格的。

现代数学中,对公理化方法的运用更为严格和全面,如希尔伯特的公理化几何学和策梅洛-弗兰克尔集合论(ZFC)等。

通过这种方式,数学试图建立一个既严格又普遍适用的知识体系,使得从最基本的假设出发,可以系统地导出整个数学结构。

回到主题,之所以对微积分进行公理化,是因为对于数学本身而言,当时的微积分存在一个很重要的 bug 。

第一,牛顿自己都说不清楚,他完全是凭着经验出发证明了微积分;

第二,莱布尼茨使用了大量主观假设;

以上,均没有一个能够靠数学语言详细描述的方法,这有时候会导致含糊不清!

比如,用导数在证明极值问题时,前提假设是,数轴的数必须是“没有间隙”。那么过去其实对这句话都是没有证明,我们都是靠感觉来评价。



那么,如果把根号 2 扣掉,它在数轴的左右两侧就有间隙了。

可问题是,在毕达哥拉斯那个时代,却认为根号 2 不存在,那岂不是就等于把这个数给从数轴扣掉了?

所以后面人们一直很难理解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究竟是什么,所以起名为“无理数”。

直到柯西他们把极限的概念阐述清楚之后才定义了实数,才为微积分打下非常严格的基础。

在探索实数的本质时,柯西采用了一种精妙绝伦的方法:无限逼近。

想象一下,我们试图解开根号 2 的神秘面纱,柯西就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序列,不断地向根号 2 靠拢,通过严格的逻辑推演,他证明了这个序列最终汇聚于根号 2 这一点。

这种方法,在数学界被赋予了一个名字——柯西收敛准则。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团队,团队成员分别站在一条直线上,他们代表一个数列中的各项。如果这个团队最终能够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的小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团队是“收敛”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或位置。

柯西收敛准则就是用来检查这个团队是否能够实现这样的集中。

具体来说,柯西收敛准则告诉我们,只要团队里的任何两个成员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变得任意小(即他们可以足够接近对方),那么这个团队就能够最终集中在一起。

换句话说,无论你选出团队中的哪两个成员,只要你足够耐心,最终他们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得非常非常小,这就意味着整个团队将能够聚集在非常接近的地方。

当然可以。柯西收敛准则是一个在实数或复数的序列中检验收敛性的标准,用数学语言表达如下:

一个序列  满足柯西收敛准则,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存在正整数 N ,使得当所有 m,n>N 时,下面的不等式成立:



这里的  表示序列中第 n 项和第 m 项的差的绝对值,而 ε 是一个任意小的正数。

简单来说,柯西收敛准则意味着,序列中足够后面的任意两项之间的差距可以变得任意小。

柯西收敛准则是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因为它允许我们在不知道序列极限的情况下判断序列的收敛性。这在很多数学分析和高等数学的领域中都是非常有用的。

然而,在柯西的时代,其他数学巨匠们也在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解答同一个问题:实数的真谛究竟是什么。

幸运的是,尽管他们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他们揭示的实数的本质是相通的。

例如,魏尔斯特拉斯揭示了在任何一小片数学领域内,总存在某个点不断吸引周围的值向它聚拢,这个点便是实数的体现。

康托尔则采用了一种区间逐步缩小的方式,巧妙地从中揭露出实数的面目。

历史上,数学家们共提出了七种不同的理论来描述实数及其性质,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理论最终被证明是等价的——一旦我们能够证明其中任何一个理论的正确性,便能洞悉其余六个理论的真谛。

但问题来了:如何证明第一个理论的正确性呢?这成了一个难题。

解决之道,在于将其中一种理论作为基础公理来接受。而在众多理论中,最为清晰地描述实数的,要数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的德国数学家戴德金所提出的理论。

现今,戴德金的理论常被作为公理基础,以此推导出其他数学家提出的那七大理论。

当然,在讨论戴德金理论时,文献上对于“理论”、“公理”和“定理”的使用并不一致。

戴德金之所以能在众多理论中脱颖而出,或许是因为他采取了一种更为高瞻远瞩的视角来审视实数的本质。

他并未将实数简单地视为一个点,而是将其视为两个相反方向趋势的分界线。这个观点的独特之处在于,戴德金首先假定了有理数的概念是明确无误的——毕竟,有理数不过是两个整数的比例关系,用圆规和直尺就能轻易在数轴上定位。

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有理数,根号 2 便是一个例子。

因此,戴德金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思路:在数轴上某一点进行“戴德金分割”,这样一来,数轴上的有理数便被划分为两个集合,向前(即正无穷方向)和向后(即负无穷方向)。

如果将前面的有理数集合标为 A ,后面的集合标为 A' ,不难发现,A 和 A' 都符合四个基本原则,这正是戴德金分割的精妙之处。



(1) 非空,也就是说它们中都包含一些有理数;

(2) 不等于全部有理数,也就是说 A≠Q ,A'≠Q ;

(3) 零交集,即  ;

(4) 互补,即这两个集合的并集为有理数集本身 Q=A∪A' ,而且 A 中任意一个元素要大于 A' 中每一个元素。

好了,今天就先这样啦,关于戴德金分割的具体操作,我们下篇再谈~

祝幸福~

参考文献:

[1].《吴军数学通识讲义》

科学羊 2024/02/0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4-29 07:39 , Processed in 0.1044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