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白新岭

合成方法论群论的兄弟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0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9=3+2*3,11=5+2*3,13=7+2*3,15=5+2*5,17=7+2*5,19=5+2*7,21=7+2*7,23=13+2*5,25=19+2*3,.....,不用在继续了,我想是没有人可以找到反例的,有能力者给出公式解就可以了。

点评

是的,目前是猜想,其证明的难度不亚于哥猜!  发表于 2021-10-10 21: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0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年10月21日:10.06分,今日分析最密四生素数合成分布情况(数学中国在调整中,登陆不了)
对于,k生素数中项和的分布分析,要增加一种方法了,以前是在合成统计中寻找规律,今日有了新的
认识,我们把占位余数称谓:内部余数,把非占位余数称谓:外部余数,这样我们就有了内部合成,
与外部合成之说,然后,也可以像交集,补集,全集,安集合概念和性质进行分析,在合成问题上,
要用内部合成,来与外部合成建立关系,在合成方法上,可以分析内部合成方法,进而得到外部
合成规律。这里综合运用了数论知识,集合概念,二元运算法则,群论,置换群等知识点,也有
高维数---是指(a)算一维数,点序(a,b)算二维数,点序(a,b,c)算三维数,……一直到k维。
我们要灵活的运用这些概念,定理,公理等等已有的数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类问题。
在点序中,排好的位置,对素数的余数的占用是内部余数,不能参与合成新的数;除去内部占用的余数
外,对素数而言,其余余数称谓外部余数,点序中的值模素数P的余数,做二元合成,称谓内部合成
方法,而外部余数的合成方法称谓外部合成,也称谓新数的合成方法。如果,点序中的值直接做二元
合成,而不过模素数P,则为新数合成的方法与此距离的新数的合成方法的数量关系(和间距关系)。
这里还有个,k生素数的逆元问题---它是点序调个过,即把尾做头,把头做尾,新得的点序就是原
点序的逆元,或者设中项值为0,让原点序乘-1,新点序为逆元。原集合与补集是互补关系,原集合
与补集的二元运算,视为合成方法的交集,内部元素的二元合成,称谓补集的二元合成;原来的集合
中的元素二元合成,称谓新数的合成方法。
在合成方法上,内外的排名是一致的,交集的排名相反,切合成方法皆为偶数。
这是综合运用数论,集合,二元运算,逆元,置换群获得的结论。
对于,内部合成方法而言,由于合成方法的总数不变,而僧众在增加,它的分配方案就成了不二法则,
一成不变了,对于任何一个素数P来说(大于7的素数),总共4*4=16种合成方法,n≡0modP,始终占
4种方法;还有模P的4类余数各占2种方法;还有模P的4类余数各占1种方法;其余0种合成方法。有
合成方法的就9类余数,其余的无法分享,只能在后边呆着了,没有办法,僧多粥少,不够分呀。
合成总方法一成不变,分配方法按部就班,就是4,2,1。4*4=4+2*4+1*4结了。
内外余数的划分,改变分析问题的方法,能达到以不变迎万变,我们虽然可以随机应变的办法分析
k生素数中项的合成规律,但是那样非常辛苦,如果我们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那不更好,任何事物,
都是两方面,原集合与补集互为补集,内部余数与外部余数是P的合成方法双面,即可从内部余数的
合成方法来推敲外部余数的合成方法,反过来亦然。只不过,对于内部余数的分析,可以一成不变的
进行下去,能循规蹈矩,而外部余数的分析,就得因事而异,就事论事了,千变万化中总不易找到
规律。所以,我们可以用以不变应万变,来个一劳永逸,有现成的范例可寻,干嘛要从杂乱无章中
自寻烦恼。因为k生素数的中项合成方法在内部余数合成上是永恒的,不变的,易找到规律,它是事物
的另一方面,根据辩证思维,从这里可以小的代价,或劳动,获得高额回报。干嘛,要分析以P剧增
的外部余数合成方法规律。在最密4生素数的中项和合成上余数分四等公民,一等公民是整除P者,
二等公民是n≡±2,±6mod P(交叉项);三等公民是n≡±4,±8mod P(倍量值);其余为四等公民。
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外部余数合成方法中寻找规律,可以逆向思维,我不去考虑它,我去分析它的
对立方,即内部余数的合成方法规律,来反衬它,以达到最终目的,因为内部余数始终,是4个余数
的二元运算,一成不变,不因素数的增大而改变。
任何一种思维方式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成长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于四生素数(5,7,11,13)可以说是个另类。不作为最密四生素数使用。
四生素数中项和合成偶数中的最小系数=70/3∏P(P-8)/(P-4)^2,P>7,趋向无穷大。
调整系数=∏(P-4)/(P-8)∏(P-6)/(P-8)∏(P-7)/(P-8),P>7,第一个整除,第二±2,±6,第三±4,±8
在以P为中心的前后各4个偶数(从2到8)。
本楼内容过于重要,所以不打算做任何解释,请谅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0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处于一个非常时期,无奈之下。也只能尽早发表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知识产权悖论可以解决,在申请版权保护,著作权保护以前,先想法组织一次大型数学发布会,必须有记者参与,录制现场从始至终的电子资料,发布头等头条专版本次数学论文(当然这个费用比起申请专利权要花费的多),只有这样才能实施第二步,申请知识产权,版权,著作权,没有前期铺垫,是不敢发表论文的,因为可以转化成任意一个人的私有财产,因为把论文给任何一家报社,都会鸡飞蛋打,一无所获,不是他不发表,而是发表了,却不是自己的署名,变成张冠李戴。

点评

独木星空谁 的想法:“先想法组织一次大型数学发布会”虽然有点前卫,有点难度,费用有点大,但并非不能实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数论换新天,我支持!  发表于 2021-10-12 1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1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合成方法论是数论学中划时代的数学工具,它能解决包括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猜想在内的,重量级的数论问题,数论皇冠上的明珠,在它面前岌岌可危,再也不保,黯然失色,它会站在数论皇冠上的明珠之上,大放光彩,照亮整个数论大厦,永放光芒,劈荆斩刺,使数论大道,平坦无坎,有山已开道,有水已架桥,在也没有任何阻挡。

点评

热烈祝贺独木星空谁 的合成方法论横空出世,  发表于 2021-10-12 10: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1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P_i+mP_j\)=2N+mod(m-1,2),2N≥3(m+1)的素数解组问题。
理论求解组公式:系数*\({2N}\over{m{ln}^2(2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2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P_i+P_j\)=2N与\(P_i+mP_j\)=2N+mod(m-1,2)同范围内解组数比值:ln(2N)/[m*(ln(2n)-ln(m)](理论公式)。
\(P_i+mP_j\)=2N+mod(m-1,2)的解组数量公式:系数*(2N)/[m*ln(2N)*(ln(2N)-ln(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2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新岭 的思路正确:“把数论体系完备化,建立数论完备的公理系统”,但要实现很慢长,我以前的《概率素数论》也是类似工作,目前准备改名《密率论》,不单是改名,是数学思想的升华。方法两种:1,把体系建立比较完整,再公诸于众;2,边建立,边公诸于众,让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用的是第二种方法,多年投稿无望,自费出版《概率素数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2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独木星空谁 说得对:“概率论在数论上,从明面上总是有点不靠谱”,就象一直在用,仅有的有缺陷的工具,没有精力完善工具,当工程完成到一定程度,因工具的缺陷,无法更上一层楼,开始改进工具,终于想到用密率代替概率,突然发现,居然推开了一道门,解决概率论遇到的“给人有点不靠谱”的困难,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3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合成方法论有打造出一个超级难题:一切形如:\(P_i+mP_j\)=2N+mod(m-1,2),当2N>3(m+1)时,均有素数解组。(但是对于整除m的数无解,个别有一组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3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合成方法论能解决有加或减,与素数构成的线性不定方程素数解组数问题。比如x+y=2N,x,y是素数,它的解组数(明眼人一看就是歌猜);x-y=2N,x,y是素数,在某范围内的解组数问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它包含孪猜在内无数个命题。x+y+z=2N+1的素数解组数问题,一看就是弱哥德巴赫猜想;x-y-z=2N+1的素数解组数,在某数范围内,这又是什么问题?x+my=2N+mod(m-1,2)的素数解组数问题,这又是什么问题?只要你能举出来的一次多元线性不定方程,就有素数解组数问题,元与元之间的运算符号可以是加“+”,也可以是减“-”,只要这两种符号和元素(素数)构造的一次线性多元方程的素数解组问题,都可以解决,甚至元素前可以带上系数(整数),也可以,只是难了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5-2 08:19 , Processed in 0.0966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