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78|回复: 0

[原创]解密弱力能源量子发动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解密弱力能源量子发动机
王德奎
李昌颖先生说的量子发动机,实际1914年昂尼斯将铅丝做成闭合圆环,让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环的圆平面,然后浸在液氦中降温进入超导态后去掉外磁场,闭合超导线圈内感生的电流持久循环,就类似一个量子发动机。李昌颖与此相比,他的宏观制作和调试的难度都大。量子发动机说白了,是利用原子和原子核层次存在的真空介质量子性质的三种自然能源。李昌颖利用的电磁自激放大和直流单向整流振荡耦合,是其一;超导利用自由电子及空穴制造的电子对,与超导能隙温度振荡激发的声子耦合,是其二;2009年1月5日,笔者参加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的2009年量子信息与健康山海论坛作的报告,部分解密过的弱力能源观,是其三。这是利用原子和原子核层次存在的真空量子介质的性质,即π介子的自然弱力低碳、无核污染能源。不妨联系李昌颖及超导的量子发动机,再继续解密这类利用普通化学引发原子和原子核层次真空自发衰变产生π介子,激发氧核中8个质子构成的3对类似卡西米尔平板的能隙效应耦合,不是放射性衰变组装的水变成类似油燃烧式的弱力量子发动机;这有马成金先生的实验是其基础。
1、我们不管李昌颖的想法对不对,他是使用单向振动的原磁场激发的量子发生器和量子回旋管道,让单极量子回旋,穿过回旋管道每个通恒定电流的超导线圈,使每个超导线圈都受到单向振动的量子电磁场的作用,从而产生强大的电磁力,推动系统前进的。这与超导和弱力能源量子发动机的共同点,都类似“孤子链”是分两起单链在耦合组装。即一起是他称的单极振动量子,这是类似直流电的场强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振动激发流场,并被他分称为正、负类单极量子;正、负单极量子是在时空中以光速互相置换相动和传送,且构成一个光量子链。而通恒定电流的导线流场链,是另一起在其传播方向上同时与之的耦合,它会受到这种单向振动的感应磁场的外力。
2、超导量子发动机是电子与晶格振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在超导态金属中电子以晶格波为媒介相互吸引而形成电子对,无数电子对相互重叠又常常互换搭配对象形成一个类似的孤子链孤波的整体流动。由于拆开电子对需要一定能量,因此超导体中基态和激发态之间存在能量差,即能隙。但能隙并不是超导性存在的必要条件,“赝能隙”或许是高温超导物质的另外一个相位,如二硼化镁的超导电性有不只一个能带跨越费米面,而且电声耦合所造成的费米面失稳完全可能在两个能带的费米面处产生能隙。即所谓“赝能隙”现象,是指低能电子激发在高温超导物质中消失的现象。用高能紫外线照射二硼化镁晶体,将超导电子对从中分离出来用“角度分解光电子分光”的方法观察它的能量状态,发现硼原子层中σ电子做二维运动,π电子则按垂直于这个面的方向运动。σ电子的能隙比π电子大3-4倍。
3、传递引力相互作用的媒介子为引力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是光子,传递弱相互作用的是中间玻色子,传递强相互作用的是胶子。胶子只在夸克之间交换,不在核子间交换;π介子(云)只在核子间交换,而不在夸克间交换;量子色动力学真空充满了不断出现而又迅速消逝的虚夸克-反夸克对。弱力量子发动机利用的类似孤子链孤波能源,正是真空屏蔽极化现象能隙和赝能隙跳跃过程的π介子。原子核内存在π介子的集体模式,一个上夸克和一个反下夸克构成一个π+,一个下夸克和一个反上夸克构成一个π−,它们互为反粒子。中性的组合是上夸克和反上夸克、下夸克和反下夸克组成π0。π0的反粒子就是自己。π±介子因弱作用而衰变:π+→μ++νμ;π−→μ−+νμ。π+→e++νe;π−→e-+νe。放射性轻子型衰变,即β衰变,最终生成一个中性π介子,情况少。而由电磁力作用的衰变,是主要形式:π0→2 γ占98.798%;π0→γ+ e-+ e+占1.198%。
群论类似一种分数自旋。环量子整体对称性向局部对称性的孤子链过渡,能用群论自旋语言描绘四种相互作用力。如环量子线旋电磁力起源于U(1)局部对称性,弱力起源于SU(2)局部对称性,而强力起源于SU(3)局部对称性。U(1)是阿贝尔群,SU(2)和SU(3)都属于非阿贝尔群。量子力学传统的自旋理解,是直接将薛定谔方程套用洛仑兹变换四维矢量的克来因—高登方程,后电子波函数演化方程的狄拉克方程,电子的1/2自旋成为必然的相对论要求。但狄拉克方程冲击“负能解”,即对于自旋为半整数倍的费米子,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存在,负能量海的解释虽说得过去,但对自旋为整数倍的玻色子,负能量海意味着所有的玻色子都要无限制地跌入负能级之中。于是费曼提出了一个类似“点内空间”的赝能隙观点:反粒子是“时间向后走的粒子”,或者是逆着粒子的时间运动的粒子。从时间流逝的方向来看,这个粒子与来自(x0,t0)的粒子接触并双双消失,留下能量为2mc^2的光子;这个过程正是正反粒子对产生与湮灭的过程。
这种能隙因素用世界线来描述该粒子运动的话, 把正电子当成是进入“点内空间”,也就是当成逆着时间方向运动的电子,它从t1运动到t2那一段位于光锥之外,是“类空”(点内空间)的能隙路径。在这个极限的两侧点外空间和点内空间,分别存在着时间流逝方向相反的粒子。也就是说沿着时间方向看t2时刻一个电子正在运动,在远处x2位置突然出现了一对正负电子对;之后就是原来t1时刻的电子与新产生的正电子湮灭,而新产生的那个电子则继续朝向(x3,t3)运动,这样的话新产生的电子可以看做原电子的未来。如果把“点内空间”当成是能隙因素,把这整个过程当成一个电子被能隙两次散射的话,这看起来就是该电子在能隙“点内空间”t2时刻完成了一个超时空的跳跃,然后t1时刻本体才消亡。马成金先生正是发明用极少量的钾、硝基苯、苯酚等混合物,放入加了极少量盐巴的一大碗水中,产生的“燃烧”的喷射,实现让原子和原子核层次的能隙和赝能隙产生π电子对型衰变的集体激发类似声子相互作用的。
   

[/watermar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5-8 07:12 , Processed in 0.05957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