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37|回复: 0

高琛:淡泊以明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5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琛:淡泊以明志  

青年教师系列访谈之三
淡泊以明志
——访高琛研究员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李玲
    高琛, 1962年10月出生,198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90年10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2年12月至1993年6月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所属的马赛大学电磁光学实验室进修。1995年12月由国家教委《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出国留学项目》选派赴美国Lawrence-Berkeley国家实验室深造。1999年2月由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吸引国外杰出人才计划招聘回国。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研究员、物理系教授,致力于发展同步辐射在组合新材料方法中的应用,已获得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的资助,总经费约500万。
不爱这个国家爱谁呢?
      曾作为访问学者去法国和美国的高琛说,尽管在美国时,‘老板’一直想劝他留下,但他从来没想过要留在国外。他说:“在国外我一直觉得是一个短期的过客,只是去了解一下国外科学的发展趋势”,“我喜欢一种文化氛围,在美国我觉得没有朋友”。
      他的语气一直都很平缓,似乎在告诉我们:不用联想什么‘爱国情结’,这只是一个人的本性。虽然国外的科研条件、待遇也许比科大要好,但是没有必要为了这个好就选择国外。
      但是,这种不加矫饰的情结不正是他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挚爱吗?
在国内也能搞好科研
      高琛谈到了79级今年暑假的同学聚会。他说,在美国的同学一个也没有回来。不是他们无情,只是他们在那里生活压力太大。有的到了四十来岁还只是研究员而已,在美国社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更别提在科研上有所突破了。而高琛在国内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其中在组合新材料和定量近场微波显微术两领域开创性的工作,已成为国内外同行进一步工作的基础而被广泛引用。目前,他还承担经费达上百万的课题。当然,这并不说明我国的科研条件已经比得上国外了,用高琛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你要努力去做才有可能取得成绩”。

“就算得了诺贝尔奖,也只能说明你过去做得不错。”
      高琛是79年考入科大的。从本科到博士一直就读于科大。当说到他的求学生涯时,高琛老师喜闻乐道的是现在的学生仍耳熟能详的“图书馆抢座位”,那随着门开而蜂拥而入的人群是他们一辈人的精神。他笑着说,“那个时候一门心思就知道学习。为了科研献身哪!"他说20年后老同学见面,让人生出许多感慨。“那您心中的20年后呢?”
      “20年后?预计也是白预计。谁想的到呢!”、“就算得了诺贝尔奖,也只能说明你过去做得不错。”的确,谁也不能生活在过去的光环下,重要的是现实,是眼前踏踏实实的每一步路。
       “对我来说,生活很平淡。没有让我大喜的,也就没有什么大悲的。走过了,就觉得没什么了。所以生活的城巿怎么样对我们这样工作很忙的人来就无足轻重了……我一直尽量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任何事情……年轻人大多喜欢寻求刺激的事情,但是激动人心的事情不是找来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声音似乎已很久远,但这个时候笔者却不由自主想起“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古话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6-11 06:05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