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98|回复: 0

"数学新力量 奋进正青春"---系列(一)孙黎明:做自己的 CEO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学新力量 奋进正青春"---系列(一)孙黎明:做自己的 CEO

原创 茱萸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022-06-30 15:26 发表于北京



“不想放弃,还要再努力,想再试一年。”在许多个失败带来的无眠深夜里,这个声音一次次回响耳畔、直击大脑,希望再次在心头升涌。

2021 年 9 月,孙黎明带着满意的成果入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数学院)数学研究所,被聘为副研究员。

“做数学研究,自己相当于公司的 CEO ,时间分配、问题选择、如何运行完全由自己做主,成果也属于自己。我很幸运,把热爱变成职业。”孙黎明说。

初见数学:思考的乐趣

选择数学作为一生的事业,源于一系列的“不经意”。

家庭启蒙是孙黎明的“先天”优势,母亲是小学数学老师,除了辅导作业,还会给他找一些竞赛题,完成了受表扬,高兴和自豪之余让他对数学有了自信。

小学时“偶然”参加了一次数学竞赛,没有过多的准备,获得了二等奖,他信心加倍,对数学也越发感兴趣;高中在河南省最好的中学之一实验中学“重点班”,加入数学竞赛组,最好成绩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

“当时花了很多时间准备,成绩并不好,感觉自己没有学数学的天赋。”孙黎明自嘲。不过,备战竞赛,除了想证明自己,孙黎明收获更大的是,思考的乐趣,“我喜欢那种深度的思考,一个题目从不会做到做出来,会有非常大的满足。”

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孙黎明对数学的兴趣没有被竞赛中折戟沉沙所消磨。高考填报志愿时,母亲知道学数学太辛苦了,建议他选择也喜欢的机械工程方向为第一志愿,但孙黎明毅然决定要选择数学。

高考结束后那个暑假,他自学了大学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课程。后来在北京理工大学数学系,孙黎明的成绩始终在前三名。

相识数学:漫漫求索之路

本科毕业后,孙黎明获得了保送至中科院数学院的资格,师从张志涛研究员,找到了喜欢的“非线性泛函分析”研究方向。研究生二年级,看到身边的同学可以出国联合培养,孙黎明也萌生了出国读博士的念头,“张老师知道我的想法后非常支持,还帮忙联系国外的老师。”

一次偶然的机会,国际非线性分析和偏微分方程领域的顶尖专家、美国罗格斯大学数学系教授李岩岩来北京开设短课,孙黎明在课上表现优异,李岩岩推荐他申请罗格斯大学。他回忆道,“李老师课上留了一道很难的习题,我想了整整一周时间才做出来。李老师看到我的解答后非常高兴。”

硕士毕业后,孙黎明到美国罗格斯大学数学系,师从李岩岩。

“李老师告诉我,做数学研究,首先要打好基础,多做题。在罗格斯大学我又把基础课学了一遍。”孙黎明说。

而接下来,让孙黎明没想到的是,他即将迎来研究生涯的第一个“艰难时刻”。导师给了他几个题目,折腾了一年,都没什么进展。“感觉做科研和上课有很大差别,不知道怎么下手”。李岩岩鼓励他,“刚开始做不出来很正常,我对你有信心。”导师找来师兄和他合作,孙黎明很快就和师兄完成了论文。

万事开头难,有了写第一篇论文的经验,孙黎明有些“开窍”了,原来做不动的博士论文题目也取得了进展。

临近毕业时,他看到一些优秀的师兄在找工作和博士后职位时都不是很顺利,“我可能不如他们优秀,估计博士后职位也找不到。”

孙黎明想着“要不去公司得了”,那几个月,他刷题、编程......为去业界做准备。可他知道,这些事情并非自己所喜欢的。

孙黎明很焦虑,每天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有时候做梦,梦见自己在演算。”

“我喜欢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一个原本不懂的问题,通过思考,最终解决,这个过程带来的乐趣,不是多挣多少钱能够替代的。”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Yannick Sire 对孙黎明的博士工作很感兴趣,邀请他去做博士后。 孙黎明又重燃了希望,在博士后的三年期间,孙黎明分别和 Yannick Sire 教授以及 Joel Spruck 教授合作,在分数次方程和移动孤立子方向做出了出色的工作。

如今,孙黎明回顾这段经历时感谢自己没有放弃,“如果我离开数学了,未来肯定会遗憾。”

相伴数学:攻坚前沿问题

事实上,直至 2020 年到了加拿大,孙黎明才感觉真正“转运”了。

那年,孙黎明师从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魏军城,作博士后。

“因为遇到了适合我的问题。”孙黎明说,那时魏老师给了他很多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

有一次,魏军城听了一位“菲尔兹奖”得主 Figalli 做的报告,Figalli 在报告最后提出了关于 Sobolev 不等式临界点的稳定性的量化估计的重要问题。魏军城立刻找孙黎明,让他放下手头所有工作,与邓斌开展研究。

“我们运气很好,几个月就做出来了。”孙黎明很兴奋,有种“任督二脉”终于被打通的感觉。Figalli 只解决了相关结果量化线性估计维数在 3 到 5 维的情形。而孙黎明与合作者圆满的解决了所有剩余的情况,不仅找出了高维的估计,还证明了得到的估计是最佳的。

“找一个对的题目甚至比努力工作还重要。”孙黎明总结了经验,要多看多听,不断学习新知识,多与导师、学长等有经验的人交流,不要长期呆在“死胡同”里。

孙黎明一直记得导师对他的教导:做研究一定要宽、深、漫,“宽是学的知识要宽广,做研究才不会受限;深做一个研究要深入,关于这项研究的‘角角落落’,尤其是前人已有的研究都要真正深刻理解;漫则是,在某方面取得突破后,要试图把它推广及相关领域,或继续研究是否会有新结果,逐渐扩大自己的研究领域。”

现在,孙黎明感到很知足,中科院数学院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条件,周围的同事也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跟牛人在一起才能更牛”。

谈到未来的规划,孙黎明引用了席南华院长的在入职面试时的嘱托,“来到数学所,不是谋生,而是谋大事。挑战难题、攀登高峰,有所成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7-1 11:5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