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yuanhong 发表于 2024-1-1 12:31

“数学新力量 奋进正青春”---系列(十六)邹佛灵:代数拓扑给我解谜般的快乐

“数学新力量 奋进正青春”---系列(十六)邹佛灵:代数拓扑给我解谜般的快乐

原创: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023-12-28 11:05 发表于北京

编者按:我们在寻找数学强国的建设者,那是一群活跃在国际数学舞台的新青年。他们始于兴趣、成于坚持,如今又忠于责任与担当。他们学成归国,以拳拳之心钻研投入,于是选择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作为事业新起点。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们有过暗夜里的迷茫和挫败,也有过漫长的深思与不解。但他们说,不是看到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了,就会有希望。



从“小学奥数”到“代数拓扑”

如果你面前有一个蓄水池,一端放水口放水,另一端进水口进水,要多久才能蓄满呢?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数学题,小时候的邹佛灵也不例外。

喜欢动脑的她对复杂有趣的奥数题充满兴趣。她发现那些看起来繁琐的题目,一旦了解了内在原理,就变得简明清晰。“有时候做一道题,要用两种方法去算它,然后把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才可以推出你想要的东西”,这种“算两遍”的解答方式,是邹佛灵记忆中奥数题最有意思的地方。

热衷思考对邹佛灵选择研究方向也产生很大影响。在北京大学读本科时,她参加了范后宏教授指导的本科生研究课题小组,在这里,邹佛灵被范教授的激情感染,她遇到了代数拓扑。

虽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代数拓扑需要强大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是巨大的挑战,但这让邹佛灵回忆起,小时候奥数题带来的解谜般的快乐。“我觉得代数拓扑也有那种味道,需要用敏锐的观察,去找到问题的关键。”于是,邹佛灵将代数拓扑学科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回国发展,继续探寻

2014 年 - 2020 年,邹佛灵在芝加哥大学硕博连读。在这里,她入门了“代数拓扑的语言”,代数拓扑之所以在很多人看来难懂,正因为它像一门“语言”,有属于自己的词汇和语法。虽然学起来并不容易,但时常有获得新知识的幸福感,邹佛灵想,“怎么有这么多神奇的定理可以学!”

2023 年,结束了在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后工作,邹佛灵决定回国继续科研,成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以下简称数学院)的一名助理研究员。吸引邹佛灵的除了数学院环境优越、氛围自由,还有情怀与憧憬,数学院曾是拓扑学奠基人之一的吴文俊院士工作的地方。

代数拓扑的起源,顾名思义,是通过同调群、同伦群等代数不变量来研究几何、拓扑问题。目前,邹佛灵的研究对象是等变代数拓扑,即带有群作用的空间和谱形的代数不变量。她要在等变代数拓扑中推广经典代数拓扑对应的概念,进行计算并发展新工具和发现新现象。加入群作用后,这些代数不变量将拥有更加丰富和精巧的结构。

具体来说,邹佛灵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项进行。围绕等变因子化同调(equivariant factorization homology),她定义了 V 标价化等变流形的等变因子化同调,证明了其所给出的等变因子化同调的模型具有对系数的同伦不变、对流形的标价结构下不变等性质,证明了 Lurie 等人的非交换庞加莱定理的等变形式。围绕等变纤维丛的同伦理论,她研究了等变主丛的两种定义的异同,给出了关于等变分类空间、等变主丛的规范群的一些结果,并证明了万有等变主丛的伴随丛和自由道路空间的等价。计算方面,邹佛灵与合作者计算了奇素数下等变对偶 Steenrod 代数的 Hopf 代数胚的结构。

滑冰引发的思考

不得不说,无论独自思考,还是与人交流,沉浸式研究都倾注着研究者大量的精力和创造力。

于是工作之余,邹佛灵为自己找到了一种“恢复能量”的方式——滑冰。她喜欢跟着视频博主的教学视频自学滑冰,这样能享受到滑冰与自学的双重乐趣。

那些连贯而美丽的动作看起来很简单,但自己教自己时,邹佛灵发现,想要滑好,要先能把每个动作拆分成更细微的步骤,逐个训练打好基础才能连在一起,水到渠成。以向后滑为例,没有基础的人压根无法轻松地站在冰面上,更别提自如地向后移动身躯,一个向后滑的背后,隐藏的是长期积累的肌肉训练、发力训练以及平衡训练。

目前,邹佛灵已经能滑出一些简单的花样了。冰面上滑动瞬间带来的空灵轻盈,不仅点缀了闲暇,还启发了她的科研。

当教授学生们微积分课程时,她会提醒自己把知识也要拆解成更易理解的内容,才更利于学生们学懂。当和合作伙伴讨论时,她会带着收获的心情,毕竟一个人能把知识给其他人讲清晰,才证明这个人也更深入地消化了这些知识。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条道理,只看视频不上冰场是学不会滑冰的,只想象而不亲身实践也是难以做好科研的。

人生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所谓厚积薄发,即使很多事看起来没太大意义,但正是它们积累起来才能创造意义”。“日拱一卒”是她的人生格言,

那什么是她满意的科研状态?—— 一直有东西想。

在邹佛灵的数学之旅中,她受到许多人的启发,北大范后宏教授对研究的激情,博士生导师 Peter May 和合作者之间的深度沟通,还有中学的竞赛老师刘艳萍的“不害怕”。

这是位喜欢在讲题时,和学生同步做题的老师,虽然有时候,想尝试新解法的刘老师会当着同学们的面碰壁,又或者瞪着一道题许久也不太能解出来,但刘老师并不在意,她不觉得这有什么好尴尬的,也不担心学生们觉得她不够厉害。

这种舒展和自然给邹佛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遇到难题是再平常不过的,短时间内想不出来是自然而然的,瞪着题目思考是绕不过去的必经之路。对研究者来说,并不是只有发现成果的灵光现才有意义,那个等待的过程同样重要,因为研究者正在飞速捕捉大脑的每一个想法……

范老师经常对学生说,你们这一代人出国是带着历史使命的,你们要把国外先进的学问学回来。邹佛灵想,尽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对社会的贡献。

来源: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数学新力量 奋进正青春”---系列(十六)邹佛灵:代数拓扑给我解谜般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