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yuanhong 发表于 2022-4-28 18:17

名师指路|袁亚湘院士座谈录

名师指路|袁亚湘院士座谈录

原创 数学经纬网 数学经纬网 2022-04-28 13:00

袁亚湘简介

袁亚湘,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会士、美国数学学会首届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长期从事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等领域研究工作,他在非线性规划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袁氏引理”。长期从事数学教育工作,深受同学们爱戴。



编者按>>

2022 年 4 月 17 日上午,应国科大本科学生社团果壳数学社邀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院士来到玉泉路校区礼堂会议室,与数十名国科大本科生、研究生学子分享自己对青年人才培养的思考体悟,相关报道可见下文链接。本文节选了袁亚湘院士关于人才培养、数学教育等方面的一些体悟,希望读者朋友们在学习中能够受益。

问题 1 :老师,您认为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人才?

袁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人才,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义人才。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用处,只要发挥它的用处,它就成“才”了。怎么样让一个人真正变成自己呢?那就是尽其才,这个是最重要的。虽然说,每个人能力有大小,但是每个人自己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把自己的最大潜力发挥出来,这就是最好的事情。每个人的能力和特点发挥到极致,发挥到最好的作用,不浪费,这就是最好的。

问题 2 :老师,您认为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数学人才?

袁 :从国家整个学科的发展来看,我们肯定非常需要一些做基础数学的人才,特别是在数学前沿做科学研究的一些顶级数学家。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国家就不需要其他方面的数学人才了,例如计算数学、应用数学等等。在国际顶尖数学的竞争上,我们需要一支非常精悍的高水平的队伍。但是从国家的发展来说,不可能大家都做这个东西。自己加入这支队伍之前还是要看自己有没有兴趣,能不能做成这件事情。对于数学的人才,我们各方面都需要,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成才的道路。

问题 3 :老师,您如何看待华罗庚回国的选择?

袁 :华罗庚先生如果当初留在国外进行学术研究,一定可以在数学里面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他选择了回国,并且回国之后的几十年花了很多精力做了一些推广数学的工作,具有极大的公益性。首先,我认为华罗庚先生做出了一个很正确的选择;第二个,我认为华罗庚是我们国家近代数学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此外,人生没有如果,自己做了选择就是确定的,你做了选择你就无怨无悔做自己所选择的东西。人伟大你得看其影响什么东西,华罗庚不留在美国,美国数学还是会那样,但华罗庚回到中国,对中国数学事业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这就是其伟大之处。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的国家的,这个希望同学们要记住。



问题 4 :本科生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老师您对本科生有什么建议?

袁 :本科不是人生这场马拉松的终点。

我们有一些中学老师可能说,不能输在起跑线(小学甚至是幼儿园)上,而认为奋斗的终点就是大学。一个孩子考上北大清华,从村到县可能都要发奖金。但是如果我们的整个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的话,从没有听说跑到200米处就发奖牌的。我们一定要记住高考考上了什么大学,这相当于是人生前面一段的一个节点,但不是终点。

大学实际上是一个分水岭。

很多孩子在高中学得很优秀,但是累过头了,上大学就开始休息了。这就像一场马拉松,有人开始跑得很快,然后人家表扬了一下就躺着睡觉了,可是后面还有很长的路呢。很多人他的起点低,但是不断进步,最后也变得很优秀。这个进步和转变在大学阶段非常关键,因为大学学习和之前高中、之后研究生的学习不一样。中学阶段,老师把他会的东西教给你,而研究生阶段,需要做具有创造性的东西。

人生这场马拉松,我们也要考虑体力的分配,使得我们跑得更远,更快。那么大学和研究生期间是我们尤其要重视、应该咬牙向前冲的阶段,这一黄金时期没有把握好,后面可能就会走下坡路。



我们看 research 这个词,re 表示反复做一些事情,search 表示找东西。做研究一定是反复的过程,这找找不对再那找找,最后可能才做对了。所以我们现在的学习要学会实现从学习到研究的转换,尝试带着研究的感觉去学习。比如思考书上这些定义是基于什么需求,是如何出现的。还有带着批判的观点去学习,比如教科书上的东西可能会有错误,即使是对的也不一定是最终的。大学生要具备一些科学精神,要善于探索、善于琢磨。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兴趣,兴趣可能是决定一切的。

锻炼身体、劳逸结合,高效持久地学习。

在每个阶段都要好好锻炼身体,保证睡眠的前提下努力学习。学习要最优化,是要学习效果最好,而不是拼谁学习时间最长。把我们的生理和心理调整到最好的状态下学习,这就是我们的能力范围。没有好的精神状态,是很难拼搏奋斗的。我们现在可能为了加长学习时间,反而学习效率降低了,上课的时候昏昏沉沉,下课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补,这样陷入到恶性循环中是不值当的。

问题 5 :今年考研人数已经达到 457 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继续深造,但是相当一部分的人读研并不是要走科研道路,老师您怎么看这种现象?您觉得我们是否一定要读研究生呢?

袁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现在很多人读研这个现象的确非常复杂,个人感觉大部分是因为现在的就业形势等社会因素所导致的。也就是说很多人并不是因为真的想当一个科学家,不是真正想做研究去读研、深造。这也是现在我们当研究生导师很为难,因为很多学生的动机就不纯。

对于这个大的现象我能理解,但是国科大毕竟还是不一样的。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资源办这样一所大学,如果这里的学生都不想继续深造,那办这个大学干什么?我希望同学们明确定位,我们是希望大家最后成为人才的。虽然理想和现实有距离,但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人没有目标就很容易堕落。

国科大的学生也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为之不断努力,但是我们不苛求结果。大家如果不努力最后没有成为更好的人,这样就很可惜了。

问题 6 :老师,您认为出国留学对数学学习是否有必要?

袁 :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回答,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自己的选择。但我们要注意的是,不是简单地理解出国留学,具体到每个人选择到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导师,能够真正学到本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同学们要明确选择标准,如果一味地认为只要出国留学就是好的,在国内就是不好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如果出国留学能找到好的老师和学校学习,这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不然就非常盲目。

问题 7 :老师,您认为数学是什么,我们怎样培养数学思维?

袁 :我写过一本小册子叫《数学漫谈》,并且在 2020 年 3 月 14 号国际数学节那天,也做过一次该主题的线上科普报告,里面就谈到“什么是数学”。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在数学的不同阶段,因为内容不同,学习或研究的方式也会不同。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数学,高中也学,到了大学也在继续学数学,有些人到了研究生开始做数学研究。你会发现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学的数学太不一样了,但是别的学科好像没有这个现象。数学好很容易变成个陷阱。我们有些高中生曾经拿过奥数金牌,但上大学发现学不懂数学分析。北大有一些学生数学竞赛很厉害,但大学数学就挂科了。

数学家证明一个定理,他想了好久证明不出来,但突然有一天就想明白了。就像艺术家写个曲子,写了好久不满意,突然有一天来了灵感,哗啦啦一首好听的曲子就作好了。我们同学做题也会经历类似的过程。数学的特点,有点艺术家的味道。

要怎么去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呢?没有特别好的建议,但可以尝试去感悟它的美。你要去思考它,然后觉得它很美好,当你喜欢、爱上它以后就有很强的动力。数学美的地方有很多,最美的还是它的思想。花更多的时间琢磨数学问题很重要。学数学,也要学会从问题中看本质。那些看起来很枯燥的数学结果,你要善于发现它背后一些好玩的关乎本质的思想。

问题 8 :老师,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培养数学兴趣?

袁 :我非常强调比较重要的三个要素,一个是兴趣,一个是思考,再一个是努力。培养兴趣是很重要的,有了兴趣才更愿意去思考、去努力。千万不要很轻易地说我对什么东西就是没兴趣,因为你想想我们每个人对什么东西有兴趣,都不是从娘胎里生来就有兴趣的。

很多人小时候第一次看足球比赛,如果之前没见过足球,他会对踢足球感兴趣吗?小男孩对踢足球有兴趣,踢了以后,比如某个小女孩看到他表扬两句,他就踢得更来劲了。作为学生,你学得好老师就表扬。你老师表扬你,你可能就会更有劲学了,你晚上睡觉的时候可能还想再做一个题对吧?学习兴趣的培养可能也是这样。

我上大学那个年代,国家刚从国外引进啤酒,一开始大家都没喝过,所以当时我们都不喜欢喝啤酒。现在可能也有人说啤酒有什么好喝的,但不管怎么说,很多人习惯了喝啤酒。所以我一直就跟同学们讲,这个兴趣真的是可以培养的,同学们不要轻易否定自我,要对自己有自信,学习兴趣一定是可以培养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师指路|袁亚湘院士座谈录